香港城市大學 能源及環境學院

Image

能源科學炙手可熱城大能源及環境學院打造跨領域人才

能源短缺、環境污染、全球氣候轉變等議題備受世界各國關注,各國都急需優秀人才推動可持續能源及環境技術發展。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開辦「工學士(能源科學及工程學)」及「工學士(環境科學及工程學)」課程,期望透過四年的專業教學,以知識及工作經驗裝備學生,回應社會需求,培育更多行業專才。學院自2009年成立至今,已成就逾二百多名畢業生,於能源及環境科學界、工程界,甚至商界及政府發光發熱。

成就能源‧環境人才
實現可持續發展使命

(左起)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畢業生Tommy、Kennis、Violet,與學院副院長李鈞瀚副教授、三年級生Dickson合照。
(左起)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畢業生Tommy、Kennis、Violet,與學院副院長李鈞瀚副教授、三年級生Dickson合照。

面對急劇的氣候變化,環境保育及提升能源效益以達至可持續發展已成迫切議題。「在香港,大規模開發可再生能源有局限,但在設計和制定與節能減排有關的方案及技術、提高能源效益方面,則有很大空間。」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副院長李鈞瀚副教授表示,能源及環境學院的課程目標清晰,學生需研習環保設施和減少污染的科技等各項專業工程知識,如能源及碳審計、可再生能源之利用等,向工商團體提供環境管理的專業分析和建議。他舉例:「這房間內有四支光管,我們會教導學生利用工程知識,研究如何以兩支甚至更少慳電光管,再配合自然光,發出同等光度。」

談及從事能源及環境研究與教育工作的意義,李鈞瀚副教授回應指:「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所引發的各種極端天氣如乾旱、暴雨、熱浪等都迫在眉睫,直接影響人類後代生死存亡。未來人類能否繼續安全地在地球生活,全視乎我們能否克服氣候轉變為社會、科技、環境帶來的影響。我們的教育工作,就是以多角度及跨學科的方針培養人才,透過四年的學習,我深信學院的畢業生能為現今和將來的能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所面對的挑戰提供適切且具創意的解決辦法。」

課程涉獵範圍廣
打好創科研究底子

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副院長李鈞瀚副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副院長李鈞瀚副教授。

李鈞瀚副教授指,能源及環境問題需要跨學科、跨界別專才參與及一起解決。除了工程技術,這些專才必須具備廣闊的政策視野,以及全面的經濟和商業知識,方能把新科技推展至市場應用層面。能源及環境學院師資同樣跨界別,他補充︰「我們的老師分別來自物理、化學、生物、大氣科學、機械工程、電子工程、經濟及政策等多元學術背景,共通點為全部從事能源、環境或可持續發展研究。透過學習不同的學科知識,學院畢業生皆具備跨學科思維、跨行業條件。」

能源及環境學院課程編排按部就班,學生於首兩年先打好理科及工程學理論基礎,於第三、四學年進一步學習有關可再生能源製造及節能技術等知識。學院實驗室設有業界最先進的設備,銜接學科理論與業界實際運作。李鈞瀚副教授指:「實驗室其中一項設備收集了學院會議室的各項環境數據,包括人數、二氧化碳濃度等,然後學生需提出一切可行的節能方案,或編寫程式控制現場溫度及通風量。」學院為確保學生具備多元解難能力,四年級生需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為期兩個學期的「畢業專題研習 」(Final Year Project),題目包括開發潔淨能源(Clean Energy)、電池研發、空氣污染等。

世界各地正加速採取行動向低碳經濟轉型,邁向智慧城市(Smart City),例如為樓宇安裝高科技節能系統,配合大數據,分析使用者行為,更有效地節能減排。為培育更多創科研究人才,城大能源及環境學院推出新課程系列「eSTAR」(Energy / Environment in Science, Technology & Advanced Research),讓有志鑽研創科知識的本科生,接受額外的科研訓練。學生需在本科課程和畢業專題研習以外,跟從指導老師展開進階研究工作,並需副修大數據
或金融等課程。

先培訓後實習
培養學術知識外的軟實力

image
image

能源及環境學院聯同業界及專業組織如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等,合辦「能源環境工程師就業培訓計劃(Industry Ready Programme)」。計劃包括每月邀請業界人士舉辦講座分享行情新知、提供工作培訓及師友計劃(Mentorship Programme)等,裝備學生於各大企業暑期實習。透過課堂內外多元訓練,學院期望學生畢業時已可即時勝任業界各個工種。

學院畢業生常見出路包括於顧問公司、承建商或政府擔任工程師,畢業生投身商界發展亦有上升趨勢。李鈞瀚副教授提到︰「愈來愈多畢業生在金融或商業機構擔任可持續發展職位,例如在某公司投資國際風力發電場這類綠色能源項目時,負責技術及商業風險評估。」他續道:「香港很多企業內部設有可持續發展部門,譬如上市公司要向香港交易所提交《環境、社會及管治(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報告》,內容牽涉到整間公司如何朝可持續方向發展。在編寫報告時,我們的畢業生都擔當重要角色。」

除了實習和研究,為使莘莘學子善用大學黃金四年,學生可親往海外知名大學當交換生,國家包括英、德、法、美、澳、韓、新加坡等地,拓展國際視野。李鈞瀚副教授表示:「學生不時跟我反映,海外交流讓他們接觸到各地最先進的環境能源技術及政策,啟發他們思考如何在香港應用類似或更先進的技術,為香港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重環保節能想法
適合勇於面對挑戰的學生

image

能源及環境學院工學士(能源科學及工程學)乃香港工程師學會(Hong Kong Institution of Engineers)首個認可的能源工學士學位課程,李鈞瀚副教授喜言:「我們所教導過的學生大部份都對能源和環境相關議題充滿熱誠,為業界甚至地球探索創新多元的出路。學院歡迎對環境保護有抱負又希望出一分力的中學生報讀。」

有志報讀能源及環境學院(JS1051) 的DSE考生,除了四個核心科目(中文、英文、數學、通識)外,須選修最少一門理科科目(物理、化學、生物、科學 : 組合科學或科學 : 綜合科學)。考生宜先整理對能源、環境或可持續發展的想法,並留意相關議題的時事新聞。入學面試會以小組討論形式進行,或會問及於現實生活中存在之能源及環保議題,如全面淘汰汽油車的可行性等,希望藉此跟考生展開討論。

從工程師到政策主任
舊生職場發展佳

image

能源科學及工程學2017年畢業生Kennis,現於奧雅納工程顧問(Ove Arup – Hong Kong)擔任能源工程師,工作範疇包括綠色建築認證、電腦模擬,及可持續機械、電氣和管道(Mechanical, electrical and plumbing)工程。她舉例說:「我需要利用能源及環境工程知識,設計低碳、高效、養分平衡的魚菜共生系統。」她指,為商廈和房屋設計及應用可再生能源時,需顧及居民或使用者體驗。例如利用計算流體力學(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及採光模擬,了解並改善室內外的舒適度、空氣質素等,盡量做到以人為本。

Kennis曾於大學期間參與太陽能車和制定環保政策比賽,亦曾於工程公司及四大會計師行實習。實習機構助理董事更為Kennis寫了推薦信,助她成功投身目前的工作崗位。她對其工作前景甚感樂觀:「本科生出路不限於能源工程,也可涉獵綠色金融及資訊科技,發展路向甚廣。」

image

同為主修能源科學及工程學,2018年畢業生Violet現於商界環保協會(Business Environment Council)任職政策及研究主任,工作環繞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及企業氣候管治等跨領域的政策研究。她形容,公司團隊乃商界及政府之間的對話媒介。她指出:「身為中間人,我們收集商界對能源環境和氣候變化的意見,繼而向政府表達;同時,也需為商界回應政府諮詢文件,旨在鼓勵及教導坊間機構節能減碳,達到政府的碳中和目標。」

就讀能源及環境學院期間,她學習到大量跟能源及環境息息相關的政策與經濟理論,令她懂得以跨學科及多角度思考。她還指工程公司常用技術性字眼,慶幸自己在課堂時已深入了解工程知識,才能持續為商界和政府正確傳達訊息。對於此崗位,她強調:「除了環保工程的知識,亦需要良好的溝通及表達能力。」

國泰中電實習 經驗珍貴交流多

image

環境科學及工程學應屆畢業生Tommy,回想高中時已接觸可持續發展概念,當年受城大能源及環境學院獨特課程內容吸引而決心報讀。在眾多範疇中,他對物品的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最感興趣。他舉例指:「一般人或輕易把膠杯丟棄,但其實它可被分解、溶掉再重新成為其他餐具,延長生命週期。」又指近年社會以不銹鋼物料取代膠飲管,可是由金屬開採、提煉、製造、運輸至使用者最終丟棄的過程,其污染和碳排放未必較膠類製品少,需透過生命週期評估去計算每個步驟的碳排放。

Tommy曾到英國雪菲爾大學(University of Sheffield)作為期六個月的交換生。除了學習環境工程相關的課堂知識,他喜言學到不少軟技能,且拓闊了海外圈子。曾於國泰航空可持續發展團隊當實習生的他,利用課堂學到的技術經濟分析,嘗試減輕公司處理貨運站及餐飲服務所產生的廢物之成本,或以循環經濟的方式,利用廢物升級再造(Upcycle)以賺取利潤。他期望畢業後往專業工程師方向發展,專注廢物處理工種。

image

集跨學科知識於一身,能源科學及工程學三年級生Dickson,現於中華電力公司 (CLP Group)作為期一年的全職實習。Dickson指:「課程中,我們需要涉獵商業、經濟和政策,知識層面較其他工程學科廣泛;而我的日常工作包括聯絡及協助商務客戶,並向他們解釋有關節能減排的方案。如客戶成功節省電力,例如為整棟建築物換上慳電膽燈泡,便可向中電申請『綠適樓宇基金』。經審批後,公司便會向客戶撥發基金,補貼節能改善工程的開支。」

Dickson曾在南韓漢陽大學(Hanyang University, South Korea)交流,了解當地文化和不同國家學生的見解。對於城大能源及環境學院這個大家庭,他感謝教授和師兄師姐們的照顧,深刻地體會到在課堂內外受教良多,並展望未來能進一步嘗試業內其他多元化的技術工種。

院長的話

能源及環境學院院長陳澤強教授

能源及環境學院院長陳澤強教授指出,香港、德國、日本和英國等地已承諾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歐盟雖然沒有設定期限,但也表示將朝向零碳排放的目標邁進。因此,世界各地對具備能源及環境知識的人才需求殷切。學院教授來自世界各地,專業範疇包括能源研發、可持續發展、工程及政策研究等。學院致力成為亞洲相關專業的領先學院,採取跨學科方法推動可持續能源及環境技術發展,同時為促進「智能城市」與「健康一體化」作出貢獻。

陳院長續指︰「能源及環境相關的可持續發展項目不再只局限於製造業或工程界別,例如︰零售業可在減塑節能上提出對環境友善的做法;旅遊業如何運用『碳信用(carbon credit)』抵銷旅遊所產生的碳足跡;金融業能透過『綠色金融』,提供綠色科研的風險轉移顧問意見,或拒絕融資破壞環境的企業等。此類新興工種既需要具備能源及環境專業知識,亦熟知經濟及政策的人才。各國政府及企業將期望招攬具跨學科知識、並能提出嶄新且多元解決方案的人才。」

為幫助學生培養學術知識以外的軟實力,學院提供大量海外交流的機會,更與多間企業合作,提供講座、實習或職業培訓等。課程適合熱衷科學並勇於接受新挑戰的學生報讀。


聯絡我們

地址: 香港九龍塘達之路香港城市大學楊健文學術樓5樓G5703室
電話: (852) 3442 2414 / 3442 2410
電郵: see.enquiry@cityu.edu.hk
網址: www.cityu.edu.hk/see


CityU 能源及環境學院
CityU 能源及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