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揭頁版
iPad高清版App Store下載

 
 
 
目錄 < 返回首頁
愛上女主播
葉青霖女性攝影同學會:拍出美麗人生
余德新:舊事不須記
李美鳳:靚媽吾易做
叛逆藝術也學乖?
夫妻檔Cupcake:精緻健康甜入心頭
創新學堂:管理的四個層次
職場Q&A:中文教席仍有需求
靈巧技能:五項職場營生能力
個性全面睇:波士也瘋狂-壓力爆煲
智富增值:「活用記事簿」培養真紀律
職場升呢:新一代閱讀滋味
院校日誌
課程速遞
推介課程總覽



MBA Mor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BA)
AGSM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BA)
HK Baptist University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MBA)
Hopkins

碩士
Master of Science
Kaplan

Master of Social Sciences in Media Management
Baptist University -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MSc in Management
PolyU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學士 More
BA (Hons) Business Studies (Final Year)
ABRS

BA (Hons) in Accounting and Finance (Final Year)
ABRS

BA (Hons) Marketing (Final Year)
ABRS

文憑 More
Diploma in Business Management
RDI Management Learning

Diploma in Management Studies
CityU SCOPE

Diploma in Management Studies
HKMA

其他 More
"老闆招募"現成生意推介會
香港商機

ACCA Professional Courses
香港商業專科學校

ACCA會計就業免費講座
ACCA

因為非法集會的罪名,余德新當年的求職路一波三折。

「見工時一入到房,見到我個file咁厚,我剛剛畢業而已,未做過工,點會咁大叠?」他一邊說,一邊用雙手比劃出約三呎高度,跟記者講述這個發生在八○年,港大醫學院剛畢業的他到醫務衞生署應徵政府醫院工的「奇遇」。

「之前已向同學打聽,見工時通常問你想做甚麼專科,假如你說要做骨科,他就叫你去急症室,但一定有位畀你。」但輪到余德新時,對方一句與專科有關的提問都沒有,只跟他「講耶穌」。

「他掀掀我的檔案說道:『你小學、中學都是讀天主教學校,點解做這些東西呀?』」被如此一問,年少氣盛的余德新忍不住發炮回應說:「正因為很多人日日『講耶穌』,滿口仁義道德,卻沒做過實際的好事。」話畢,面試完結,他落選了。

政府不給他工作,皆因余德新是七十年代協助油麻地艇戶上岸的骨幹成員之一。「讀大學時已開始幫他們,去了解生活情況,在艇上過夜。」親身體驗後,他決意要幫助這班人,「他們多數做咕哩,受盡歧視,無錢租屋又無錢維修,郁吓就好易沉船,唔好彩仲會有人死。」

衞生環境差不在話下,令他印象最深是艇上的孩子,「細路仔百厭周圍走,點可以防止他們跌落海呢?是用很消極的方法,用條帶縛住他們。」

爭取公義
艇戶爭取上岸多年,開記招、請願、遊行示威都做過,房屋署仍無動於衷。七九年,余德新等人決定到港督府遞交請願信,當日他們從油麻地出發,與七十多個艇戶坐旅遊巴驅車前往,豈料一出紅隧便止步。

「在灣仔出口被截停,警察上車,一車人送晒去中央警署。」包括他在內,車上有十一個非艇戶人士被落案起訴非法集會,「當時三個人一齊向相同目的地進發,就是非法集會,約埋去打麻雀都是,這條例完全是荒謬。

「油麻地警署的CID一向都會聽我們開會,基本上掌握了我們的行動,所以這樣被拉,有點意外。」他雖感詫異,父母反而沒有被嚇倒,「他們隱約知我有參與的,不過沒有太留意。」他爸爸也搞過工會,爭取公義之事早被潛移默化。

「爸爸在大東電報局打工,不高調但喜歡幫人,我知他是自己部門的工會代表,爭取福利,(前立法局議員)陳鑑泉都在同一個工會。」不過,他認為自己爭取公義的性格,更大部分是從學校得來的。

「中學唸九龍華仁,中二、三參加校內的公教學生運動。」這組織提倡「觀察、判斷、行動」,小事如過馬路要幫助盲人、落雨打傘遮陌生人,大事如關心弱勢社群,都應一一實踐,「可能我比較好管閒事,想了解多些社會的事。」

高中時,余德新已在調景嶺辦過社區服務,「那是個很特殊的社區,是neglected(被忽視)的,我們觀察到衞生條件好惡劣,建議搞一次清潔運動。」他們卻並非有系統的收集垃圾,石屋和木屋的垃圾全部倒入明渠,「那些垃圾漚了很久,用鏟一『筆』,全部都是蟲。」

民間疾苦
如此噁心的畫面,令余德新印象甚深,被社會忽視的社群,從此在他心中佔一席位。「我們也有去安置區探訪,以前很多木屋如馬仔坑大火,很多人無家可歸。」由中學升上港大,他跟隨一些神父到觀塘服務,「葉錫恩在老虎岩(樂富)的徙置區有辦事處,我去幫手做打雜,看到民間疾苦。」

後來他加入「官塘居民諮詢服務」,也因為這個團體,他參與了油麻地艇戶事件。「讀大學那幾年已經有探訪,直到我在聯合醫院做實習,上班一星期就被抓。」實習期間要奔走法庭和醫院,他說當時的上司都很體諒。

「一直沒有問題,註冊到做醫生,反而搵工才有事。」第一次應徵失敗,於是他去了非政府管轄的聯合醫務協會,當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的負責醫生。一年後,在瑪麗醫院工作的實習前導師託同學找他,邀請他到瑪麗骨科工作。

「和他傾過,見過幾位港大教授,亦跟他說清楚政府唔請我,他re-ensure我無問題的,於是我再填表申請。」結果,這趟連面試也沒有,只得一封寫了「There is no suitable vacancy for you」的信。

「八十年代初,香港非常缺乏醫生,納稅人花了咁多錢培訓一個醫生,他想服務社會,你話無位?」說起這些陳年往事,他表現得不慍不火,「我不是很着緊個人利益榮譽,佢話無位咪無囉。」

服務工人
兩度被拒諸門外,他決定到美國走走,修讀職業醫學碩士,「想畀空間自己,思考日後的工作。」他只用了八個月就完成課程,導師叫他留下唸博士,「當時中大社區醫學系主任說給我offer,連合約和letter of appointment都有齊。」

於是他八三年回港,中大卻突然打退堂鼓,「很多年後才知道是系內一個比較senior的人不接受我入職,人已經回來,都無辦法。

「如果要鬥氣,我開記招說中大和政府都不聘用我,他們都很難落台,不過算了,我不想放很多effort在爭取自己的東西上,我有手有腳不死得嘅。」

此路不通,於是他和幾位港大師弟在八四年創立「香港工人健康中心」,為同樣是被社會忽視的工人階級服務。「同時我會做散工,幫人做診所替工,後來去過聖母醫院和聯合醫院工作,最後入了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

路走得迂迴,余德新卻不以為然。「我做事不會太勉強,條路要咁走就咁走,一樣配合到我的興趣。過去的事無所謂,沒有不開心,我不希望別人戴住『眼鏡』睇我,好與壞都不用,最重要是人家知道我正在為甚麼工作。」他坐在艱苦經營廿多年的工人健康中心辦公室,如此說。

跟抗爭年輕人非同類
今天,有很多年輕人為保育古迹、政改普選等議題上街抗爭,曾是社運分子的余德新,不認為自己與他們是同一類,「主題不同,艇戶是即時需要處理的問題,我們是輔助角色,嘗試協助他們攞需要的東西。」

在他眼中,今天搞抗爭的大部分是以自己為主體,是「我」要保留或要求甚麼。「如果你去問基層市民,三餐不繼的他們未必認同你,那些東西對他無乜用。正如當年我因為公安條例被捕,受到不公平對待,但我覺得艇戶問題應該優先解決,為何要花精力在公安條例上呢?」余德新說。




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公共衞生學院工作的余德新教授,作風一向低調,他的工業健康研究見報時,總是細細格,甚不顯眼。直至最近,香港大學醫學院出版的《啟思文集》,把他「獨特」一面揭露出來,才忽然被注視。

他的大學同學畢業後不是開診所,就是入政府醫院打工兼進修,但他被拒諸門外,「明明不夠醫生,但跟我說無位。」政府不歡迎他,皆因他有案底,「七十年代油麻地艇戶爭取上岸,我們是輔助角色,艇戶要求不多,只求一個安全的容身所。」七九年,他準備與艇戶操上港督府請願,卻中途被攔截送到差館,孭了非法集會的罪名,醫生之路從此難行。

曾被政府拒絕兩次,大學之門又跨不進,他繞道而行,在非主流機構服務被社會忽略的一群,廿多年來投身維護工人健康。「不打算為自己爭取甚麼,反正我有手有腳,不死得的,過去的事無所謂,最重要讓人知我正在做甚麼,不如你訪問吓工人健康中心啦⋯⋯」

社會上不公平事舉目皆是,被忽略的社群仍然多,因為此單「舊帳」被人戴上光環,並非余德新所願。


本文摘自11月2日 東周刊 人物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