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升小選校策略 |
|
自行收生慎部署盼搶閘
本港升小派位制度以「就近入學」為原則分配學額,如家長心儀的學校不是在所屬住址的校網內,只能靠兩個方法提出申請,其一是趁「自行分配學位」階段選報一間跨網學校,其二是在「統一派位」申請表甲部時,選填任何三間跨網小學。然而在憎多粥少情況下,透過上述方法而成功跨網的機會不高,故有家長索性搬入名校區。無論作何選擇,都宜先評估勝數,以免浪費資源。
「自行分配學位」不受學校網限制, 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世襲生」,即有兄/姊在該小學就讀,或父/母在該小學就職的申請人必獲取錄。第二類是通過「計分辦法準則」入讀的學額,此類學額不可少於全校小一學額的百分之二十。一般來說,若申請人持有二十五分,可歸類為「必收生」。
在計分制下,如學校發現申請人出現同分情況,人數又超過「自行分配學位」的學額,學校可選擇自行抽籤,或交由教育局主持。據了解,部分深受歡迎的小學只會安排手持二十分的申請人參加抽籤,若只得十五分的話,機會相對渺茫。
勿「搬錯屋、投錯網」
根據《小學概覽》資料,全港的官津小學分佈在三十六個校網內,校網主要按區域和街道劃分,各有編號。在「自行收生階段」時,家長可跨網選擇任何一間官津小學,即毋須依校網選校,但不少學校在審核申請人資料時,都會考慮學生的居住地點,希望學生能就近入學。到「統一派位」階段,家長雖然可填報三所非校網內的學校,但根據過往的派位結果,憑著此階段入讀跨網學校的申請人,成功率僅為百分之五。
不少家長特意搬到名校區居住,務求令子女在統一派位時有更多選擇。若你也有此打算,就必須留意校網的涵蓋範圍,因為小學校網並不等同十八區,前者的分佈相當細緻。例如,九龍塘屬第41校網,該網內包括多所傳統名校,如拔萃小學、喇沙小學和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但鄰近的又一村和畢架山花園卻屬於第40網。另有一些情況是僅一街與一渠之隔,卻屬於兩個不同的校網。例如,畢架山花園和畢架山峰都屬於校網40,但畢架山道卻撥入校網41之內。
做足功課免出錯
還有一點應留意是,隨著殺校及人口變遷等因素,各校網內的學校名單每年或有增減,家長在遷居前宜先瀏覽《小學概覽》網址: http://www.chsc.hk/primary/tc/home.htm,核對清楚所屬住址的校網編號及涵蓋範圍,別被地產代理以「鄰近名校網」等一類廣告標語誤導。即使核對無誤,家長也要搬得合時。二零一二年一月下旬是辦理「小一入學統一派位」手續的時間,屆時家長需出示有效的住址證明,才能在所屬校網選校。
此外,個別傳統名校區的學位可能會嚴重供不應求,出現失衡。根據教育局「2010年度小一入學報告書」顯示,該年度有三個學校網出現小一學額不足的情況,需向鄰近仍有剩餘學額的學校網借調學位。詳情可瀏覽「2010年度小一入學報告書,網址: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1511/10rept_c.pdf計分辦法準則: | 一、 父/母全職在與該小學同一校址的幼稚園或中學部工作 | 20分 | 二、 兄/姊在與該小學同一校址 的中學部就讀
| 20分 | 三、 父/母為該小學的校董 | 20分 | 四、 父/母或兄/姊為該小學的畢業生 | 10分 | 五、首名出生子女 (即家庭各子女中最年長者) | 5分 | (以上五項只可揀選一項) | 六、與該校的辦學團體有相同 的宗教信仰
| 5分 | 七、父/母為該小學主辦社團的成員 | 5分 | (以上兩項只可揀選一項) | 八、 適齡的兒童 (即翌年九月開課時年滿五歲八個月至七歲) | 10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