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全面睇 - 社交距離

Column
Image

張嬌今年七十二歲,與家人及印傭居住,愛到老人中心參加興趣班,每天到公園晨運,閒來和朋友麻將耍樂聊天。疫症期間沒活動,天天悶在家中看不完的疫症新聞,憂心忡忡,外出全副裝備,歸家洗澡消毒。十多天前發燒咳嗽,看醫生後已痊瘉,但是每天擔心自己有新冠狀肺炎,哭哭啼啼,家人只好帶她來評估及治療。

新冠狀肺炎是全新未知的病,世界各地為了應對肺炎而封城,人與人之間保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希望斬斷傳播鏈,減緩疫症流行,以免醫療系統超出負荷。

香港沒有完全封城,但學校停課,老人及社區中心停止服務,食肆及酒吧停業,健身中心及體育館關閉,醫院及老人院不准探訪,公務員及公司僱員在家工作,很多人因此深受壓力。

從疫症的科學研究中, 社交隔離(Social Isolation)對精神及心理健康有嚴重負面影響。2009年美國甲型流感大流行,接受隔離的兒童比不用隔離兒童有高達四倍的創傷後壓力指數;而接受隔離家長有28% 人有創傷後精神健康病徵,不用隔離家長只有6% 人有病徵。沙士(SARS)隔離後,外國研究指出很多人(54%) 避開咳嗽或打噴嚏的人, 有26% 人避免人多擠逼,而21% 人避免到公眾場合。

想錯隔離?

社交隔離引致焦慮、抑鬱、驚恐、受壓、沮喪和厭煩,這些情緒反應對工作及生活構成障礙。孤獨(Loneliness)亦是社交隔離的心理產物,是主觀對社交關係落差而不快的感受,常見於長期病患及長者。

世衞(WHO)的忠告是:保持社交網絡(用電話、電郵、社交媒體或視像會議),保持每日有規劃地生活,定時運動,健康飲食,充足睡眠,不要聽信謠言,每天只在特定時間看可信的資訊(如WHO 或衞生署的消息),避免不停看新聞,參加一些有益健康又減壓的活動。

張嬌只是對疫症有焦慮的急性應激反應(Acute Stress Reaction),心理輔導及短期少量鎮靜藥物,加上減少看新聞及恢復社交活動後,便康復了。


Image
Column

職場升呢 - 數碼知識與素養 創造更好的互聯網世界

Image
Column

智富增值 - 不同市場 市盈率為何不同?

Image
Column

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