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獨處 留白反思

Learning Life
Image

疫症奪去了生命,打擊全球經濟,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習慣有翻天覆地的改變,然而在這場暴風之中,我們卻得到一絲平靜,有機會反思究竟生命中甚麼才是不可缺少的,也許是疫情帶來最正面的影響。

又一波疫情反彈,又一輪外出自肅,在這種所謂「新常態」下,也許我們會覺得獨處生活很無聊,日子一片空
白,不過這未必全是壞事,試想在營營役役的日子裏,我們都曾經迷失,經歷此「疫」,不少朋友說在消費模式、環保意識,以至日常生活方式都有新體會,也開始善用這些「留白」的日子,看書看畫,並為人生作新規劃。此時此刻,藝術的功能除了讓觀眾得到心靈慰藉,更是刺激我們思考的工具。早前有兩家畫廊不約而同推出作品,視覺效果並不強烈,但着重概念、能讓人深思的展覽,雖然並不是為了疫症策劃,卻是出奇的切合事宜。

白立方香港的《荒原獨處》,是美國藝術家弗吉尼亞.奧弗頓(Virginia Overton)的首個亞洲個展,展出她從美國各地不同棄置場找來的廢料,重新創作的作品,包括從大廈或商店拆下來的廣告牌,通過重新雕塑或組合,改變了物料本來的目的和意思,賦予全新的語境。她描述有一次開車回家鄉途中,發現路旁有一大堆被棄掉物料,於是停車探究,發現很多大型舊廣告和指示牌,工人為了方便運輸,把廣告牌拆爛,於是原來的文字,例如「酒店」、「餐廳」已經支離破碎,有些只剩下字母的一角,勉強能辨別出原貌,原有文字給人們清晰指示的功能當然也消失了。她把這些物料搬回家,通過遴選,探索它們的歷史,重新創作的作品,類似抽象文字。這種以物料自身的力量和含義為基礎的創作,她形容是一種「材料內在的自然雕塑」。

曾經是城市和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富有功能性的指示牌變成被大家棄置的廢料,再通過藝術家雙手得以重
生,在這個大轉換過程中,藝術家慎重地以幾何綫條,讓本來已被切割得不規則的物料,以平衡融和的姿態出現,彷彿看到環境變遷、人為因素,與自然生命的規律之間的微妙關係。新冠肺炎疫情雖然並不像地震般摧毁建築物,但卻衝擊了生活、經濟和常規,「獨處」後的重生,會是甚麼光景?

畫廊負責人特別提出中國書畫的「留白」概念,闡述諾沃提尼的藝術:「他重複的動作如留白,能令他在局限中發掘無限的可能。觀眾繼而可以感受到他對繪畫的感覺和見證他有重複性的進展。」他的作品並非中國書畫的「留白」着重虛實對比,更注重在層層顏料造出的效果,以及白色代表的虛無世界。其中一個展廳四幅白色作品之間的距離,並不一致。畫廊負責人表示,這安排讓觀眾感受到作品的「氣」在流動,更能接近藝術家的內心世界。

這種作品看似單調,觀眾必須通過作品感受藝術家的內心世界,同時摒棄一些既有觀念,以最純粹的感覺出發,是一次絕對個人的經歷,與一些視覺效果較強烈的展覽截然不同。疫症下的社會貌似安靜,當中卻危機四伏,在這不安寧的日子,選擇與藝術獨處,享受留白的清幽。

以最純粹 感覺出發

同樣簡單有力、刺激觀眾反思的展覽,是維伍德畫廊舉辦的捷克藝術家傑若米.諾沃提尼(Jaromir Novotn)個展《只是一小部分可能的事情》,比起奧弗頓作品的簡單綫條,這位「七十後」藝術家把極簡與單色推到極致,作品幾乎都是單色畫,對他來說,少用鮮明色彩,是因為它們容易給人先入為主的聯想。展覽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一批驟眼看幾乎一樣的白色畫作,諾沃提尼認為:「黑色是基礎,白色是最淺的黑色」,他一方面通過顏色創造一種空虛感,同時利用物料(包括木框上的聚酯硬紗)和畫布的處理方法(將紙和畫布從畫作背面插入縫起),營造立體觀感。畫廊負責人解釋:「白色雖然單調,卻包含深闊的象徵和聯繫,純綷的正念讓觀者更能投入畫的材質、綫條和畫的缺憾美。白──或者是近於白──是無色的,是一種沒有色相的顏色,卻又潛藏了所有色彩。這也是作品的隱喻,在場隱含了離場。」


Image
Learning Life

麻鷹發燒友風雨不改 記錄「鷹姿」十三載

Image
Learning Life

直播企鵝回巢 澳洲Phillip Is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