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漫畫家 奪手塚賞海外獎

Learning Life
Image

日本漫畫雜誌《周刊少年Jump》為紀念第100 屆新人漫畫賞「手塚賞」, 開設「第100 屆手塚賞—海外特別部門」,廣邀全球漫畫創作者作賽。香港 全職漫畫家東東憑作品《魔廚》,在二千部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奪得手塚 獎海外部門佳作獎。投身漫畫界四年,東東曾與各地漫畫平台合作,並屢獲 連載機會,過程中歷經辛酸,仍咬緊牙關向前走。未來他盼能找回初衷,再 次投入創作完全屬於自己想法的漫畫,更期望香港在不久將來有健全而成熟 的平台,讓本地創作者大放異彩。

提起漫畫,最先想起的必定是日本漫畫,年輕一輩熟悉的有《海賊王》、《火影 忍者》、《一拳超人》,還有近來最多人談論的《鬼滅之刃》。其實香港有很多默默 耕耘的漫畫家,東東便是其一。和許多中學生一樣,他喜歡在教科書上塗鴉,初中思 考未來志願時,考慮到自己不善辭令、不太想和人溝通、渴望在家工作等因素後,便 鎖定了漫畫這個職業。

中學畢業後東東首先前往台灣修讀大學漫畫課程,翌年因家庭經濟狀況陷入危機 須馬上回港,並在朋友協助下找到地盤工作,但他沒有放 棄自己的興趣。「那時候我邊工作邊畫畫,並參加了本地 雜誌的漫畫比賽,奪得冠軍。」

累積人脈獲連載機會

當時東東仍在地盤工作,獲獎後他有種鬆一口氣的感 覺。「我一直以此為目標,過程中投放了不少時間,總算讓 我擁有堅持下去的動力。」後來他獲邀連載漫畫,「雖然當 時有助理協助,但畢竟第一次應付高負荷的周更連載,對新 人而言算是一大挑戰。」

無奈該本地漫畫公司一年後便解散,東東當時為了生 計,沒有太多時間沉澱感受。「唯一值得高興的是,我透過 平台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漫畫家,有的獲獎、有的發展順 利,也有的開班教學,我才發現香港漫畫界有很多人才。」 幸而未幾他接獲另一份連載邀約,加上累積了一定人脈,陸 續得到不同漫畫平台的連載機會,包括台灣網絡漫畫平台、 韓國公司營運的英文漫畫網站,亦即將會在日本的Line 平台 創作漫畫。

東東曾與三地漫畫公司及平台合作,發現本地、台灣和 韓國地區的平台略為新穎,他們沒有既定的規定和系統,不 論是公司和作者都抱持「摸着石頭過河」的心態嘗試,「換 句話說,作者在創作方面會有較高的自由度。」反觀日本, 當地漫畫公司及平台早有一套固有規矩,合作的過程也比其 他地區更耗時,作者在創作上須懂得調整心態,應對截然不 同的合作模式。

故事核心易生共鳴

創作者經常被問及如何找到靈感,東東最喜歡透過電 影、遊戲或音樂,尤其是不同種類的純音樂,協助構思及 組織有趣的劇情。他曾在本地雜誌連載《王子不行了》、《魔 王聯盟》、《勇者BYE》;又於台灣連載過《作死外星人》, 以及在美韓地區連載《THUG HELL》等作品。

《魔廚》是他今次參戰日本漫畫比賽的作品,原案是 用作投稿日本,但幾經波折也無果,「於是我把漫畫內容 修改成適合比賽的性質。」故事講述在現實世界擔任知名 廚師的主角遇到意外,醒來後發覺自己身處魔界,並開始 反思烹飪的意義,幫助面臨倒閉的小餐廳,和大財團展開 魔界烹飪大對決。「核心其實是想表達『汰弱留強,絕處 逢生』,我相信這道理香港人最容易表達和體會,日本人 恰好也會有共鳴。」根據這個中心思想,他加入時下流行 的穿越情節,通過個人擅長應付的奇幻劇情,以及較為偏 門但有趣的飲食題材結集而成。

東東直言,相比在本地漫畫公司奪冠,是次獲得第 100 屆《周刊少年Jump》手塚獎海外部門佳作獎,更是對 自己基本功的肯定。「奪得佳作獎後倍感安慰,此獎猶如 大學文憑,是取得日本連載的其一方法,卻不代表發展會 從此一帆風順。」兩次比賽固然令他感到鼓舞,但能持續 地創作才是他的最終目 標。「尤其是四年後的 現在,生活憂慮增加 了,還有年紀的束縛, 很難像從前一樣單純地 迎接這份喜悅。」

港乏多元化平台 難平衡生活創作

在創作者眼中,香港向來缺乏多元化的漫畫平台,導致本 地漫畫家需要不斷尋求外地連載的機會,東東更形容這四年全職 漫畫生涯是苦差,甚為唏噓。「以日本職業漫畫家為例,一般會 有四、五位助手幫忙完成周更連載。然而因為我沒有本錢,這四 年來的周更連載,幾乎都是自己一手包辦且從不敢脫稿。」

雖然他因此換得一次又一次的連載機會,但每次轉換新環 境,都要重新適應平台的規矩,並要吸納新讀者群,「故在平台 進行的連載,往往無辦法製作完全屬於自己的創作,感覺進步空 間已達到瓶頸位。」他歎道,在香港創作很容易直接跳到變成「為 咗搵食」,但實質兩者是有差別的,「至少在我而言,並非享受 畫每一套連載。」隨着年紀愈大,必須為社會、 家庭甚至日後生活負責,創作初衷難免會慢慢 被消磨,「要平衡生活和創作,實在不容易。」

 

盼重拾初衷 創全新方式作品

創作的本意就是享受——享受過程、完成作品的結果,當觀眾欣賞漫畫家的作品,這 份作品自然就有價值。東東希望能回到創作的初衷,再次投入創作完全屬於自己想法的漫 畫,「我相信只有如此,才會令自己進步,亦是唯一方法延續創作者的心思。」

追夢的過程絕不容易,他累積了這四年的經驗,嘗試創作出一種全新方式表達的漫畫, 亦希望透過今次反響,讓投資者知道香港不缺乏創作者,「但願香港未來會有健全而成熟 的平台,讓本地創作者大放異彩。」


Image
Learning Life

親近最快樂動物 西澳Rottnest Island

Image
Learning Life

藝術學院創意二十載 薪火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