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升呢: facebook 與澳洲爭拗的啟示

Column
Image

社交媒體過去十年的發展迅速,不僅已經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分,更改變了大家獲取資訊的習慣和模式,成為不可或缺的資訊平台,漸漸取代電台、報章、電視台等傳統媒體。回想在這些平台興起時,不少人認為它們的
生存是需要依靠用戶提供內容(User Generate Content,簡稱UGC)才能夠變得精采;時移勢易,現在大家只要看看YouTube 便略知一二:其內容比一個大型電視台的節目還要豐富,再加上新一代對觀看電視毫無興趣,在此消彼長下,傳統媒體收入大減,無奈它們需要繼續製作節目才能生存。

至於社交媒體,從技術角度而言,它們需要大量資金和資源去維持營運,故此它們需要不斷擴張去保持競爭力,例如Google 透過搜尋器去推動互聯網廣告來增加收入。

筆者想說的爭拗,始於澳洲正立法「新聞媒體協議規範」(News Media Bargaining Code)草案, 要求這些數碼平台巨頭為原始資訊付費,它們從這個操作中得到想看新聞的客戶,因此科企要就媒體的新聞工作以公平價格付款。澳洲政府的法案,同時亦牽動了其他國家政府考慮訂立類似法,包括英國、加拿大以及歐盟國家等。

然而,facebook 面對壓力並沒有就範,反過來禁止澳洲用戶分享和閱覽新聞內容。它不但封殺多個新聞媒體專頁,更一度清空多個澳洲政府專頁的貼文內容,導致澳洲各個新聞機構的fb 專頁呈現一片空白,無法閱覽報道的連結、貼文和相片,連慈善機構、大學及工會專頁都受到影響。是次舉動帶來更大迴響,有政治領袖批評這些科網巨企的權力不能夠比政府更大,理應受到規管;同時,愈來愈多國家憂慮科網巨企的行為──雖然這些企業可以改變世界,但不代表在管治世界。

筆者認為,是次事件不論結果如何,都已經帶來一些重要啟示。首先,各國政府因為facebook 的反擊,開始擔心這些科技巨企的營運及管治對社會甚至政府管治帶來甚麽潛在影響。畢竟,巨企不僅富可敵國,更可以影響人類的思維和行為,特別是近年充斥着假新聞和假消息,令市民作出錯誤的判斷。另一方面,互聯網令人鍾情的地方是自由空氣,任何人都能夠擁有自己的空間去分享及發表個人意見,一旦被嚴格監管, 便與真實世界無異,這會窒礙未來互聯網的發展,實在不是一個理想發展方向。然而,事實上社交媒體衍生的社會問題漸趨嚴重化,例如網絡欺凌等已經去到不能容忍的地步。

筆者認為,如此發展下去只有「雙輸」, 大家各執一詞並非理想的做法,唯有合作才能夠造福世界,令互聯網健康地發展下去。


Image
Column

智富增值: 金融科技應用的好與壞

Image
Column

個性全面睇: 情人在情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