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國界「醫」人 唐穎思

People
Image

骨科醫生唐穎思可說是半個 香港醫生,因為另一半的她屬於 世界。由當初讀中大醫學院時的 目標已是為世界落後地區的病人 服務,到2015 年,她開始參與無 國界醫生工作,走過阿富汗、海 地、加沙、伊拉克等地區,見識過 槍林彈雨,感受過貧窮世界和歧視 社會,經歷過對自己能力不足的挫 敗感。去年她由伊拉克返回香港, 馬上投身抗疫戰綫,加入亞洲國際 博覽館社區治療設施的工作,也是 因為一種使命感:「03 年沙士時我 未畢業,現在香港再遇疫症,如果我 不做些事情,便對不住香港人。」

人家做醫生可能是期望高薪厚職,唐穎思心中的理想事 業,卻是半年在香港醫院工作,半年擔任無國界醫生,哪怕是 多麼微不足道,她都希望為落後的地方帶來轉變。

中大早前舉辦年度傑出醫科校友獎頒獎禮,其中一位獲頒「人道服務」獎的, 正是骨科醫生唐穎思。自言是電視迷的她,當年因為看到電視劇《天涯俠醫》,從 此對在落後地方懸壺濟世產生憧憬,也成為了她當醫生的目標之一。她畢業後先在 香港醫院執業,累積技術和經驗。「一開始想選兒科,但試過後覺得很多事無法改 變,例如有些兒童一出生便有缺陷,或有唐氏綜合症等,都是改變不了。我人比較 性急,想快些看到效果,骨科的工作是剪剪貼貼、扭螺絲很適合我。」直到2015 年, 她終下定決心首次參與無國界醫生服務,在阿富汗昆都士的創傷中心服 務兩個月,卻帶來不少挫敗感,「那時不知天高地厚,以為自己拿 到專科資格便甚麼都懂,結果原來甚麼都不懂。」

阿富汗有很多傷患是槍傷刀傷,還有地雷炸傷,這些是香 港沒體驗過的事情。她深深記得自己曾犯過的錯,幾乎影響病 人一生,「有天一次過來了三十個病人,其中一人的骨折須緊 急處理,但我卻將他分流到次一級,被在場一位意大利醫生看到,連忙糾正。原來那病患有大創傷骨折,我卻漏看了骨折位置很近血管,有機 會扯爛血管引致出血。」除了對自己表現不滿,在戰地工作還要承受很大 心理壓力,「那時連續三星期沒有休息,不停做手術,人變得很緊張,經 常高聲說話和鬧人,但自己不察覺,直至上司發現,叫我在宿舍休息兩天, 情況才好轉過來。」

更恐怖的是,當唐穎思於15 年8 月離開創傷中心 回港時,同年10 月3 日那創傷中心突然被戰 機誤炸,造成四十二人死亡,包括當地十四 名無國界醫生員工,「第一次去未識死,中心 被炸了才知大鑊 ⋯⋯ 和我合作過的深切治療部 男醫生也遇難。」認清自己的不足,唐穎思回港 後花兩年時間訓練自己,18 年她決定「裸辭」, 再次參與無國界醫生,1 月出發到海地服務三個月。 海地不是戰區,主要傷患都是因為交通意外,工作相 對輕鬆得多。她原打算完成海地的工作後,到美國遊 玩,然後回港找工作,但此時她收到無國界醫生邀請她 到加沙地帶服務,「對我來講,愈神秘的地方愈吸引,所 以答應7 月去。」

加沙的火箭彈攻擊

加沙最讓她頭痛的地方不是傷患,而是一切 要從零開始,在醫院重建病房和手術室,建立新 的制度,她一人身兼醫生、護士、策劃人流出入安 排和文書等行政工作。以色列和加沙地帶經常有炮 彈穿梭往來,即使晚上也沒完沒了,連環轟炸行動 令她的房間窗戶也不斷在震,幸好沒有炸中她們的宿 舍,但當炮彈攻擊較猛烈時,她們便無法到醫院,「試 過有五至七日完全無法出去。」緊接着加沙地區後, 唐穎思轉到伊拉克的摩蘇爾,這個曾經被ISIS 蹂躪多 年的城市,帶給她更多深刻經歷。

雖然語言不通,但有伊拉克的病人以畫作表達謝意, 繪畫了一幅唐穎思在長城的畫,因為在他們眼中,長城就代表中國。令她印象難忘的,還有一位 十三歲的男童。他因被車撞斷了腳骨,須搭外在支架,沒想到翌年她再到伊拉克時,對方原來不 幸再次因交通意外而斷骨,還要撞到同一隻腳,須再次做手術,「幸好手術後沒大礙,他喜歡踢 足球,所以我送了個足球給他。」看到這男童由斷腳、康復,到再次可以踢足球,是她最大的滿 足感。

唐穎思在19 年12 月再次去伊拉克,直到去年5 月才回港,那次任務最艱巨,因為出現新型 冠狀病毒疫情,她們要在三星期內將無國界醫生的手術醫院變成可以處理新冠病毒的醫院。「摩 蘇爾在去年3 月1 日出現第一宗病例,當地政府要徵用我們所在的醫院作隔離病房,3 月15 日決 定將醫院轉型為COVID19 醫院,當時還有十五個病人住院,要在兩星期內安排他們出院。」

三星期改建抗疫醫院

最困難是人手和物資不夠,得知醫院要處理疫症,當 地員工登時走了一半,而他們連口罩和保護衣都不足夠, 「我們找了裁縫製作口罩和保護衣,找塑膠廠製作頭罩。」 在無國界醫生總部專家小組的指引下,唐穎思由醫生變成 工程師,「每人每日要幾多口罩,統計病人人數,每件事 都有公式和指引。我們還要繪畫路綫圖,病人經哪條路進 出,中間哪些位置釘板分隔等,對我來說這是最困難。」 她們終在4 月將該醫院變成處理初步確診者的醫院。功成 身退,她回到香港加入支援亞洲博覽館 社區治療設施的工作,繼續參與抗疫。

唐穎思服務過的地方雖然都是貧困地區,卻有不同體 驗。阿富汗女性地位低微,很多市民不相信女醫生,而女病 人見到男醫生巡房時會馬上遮面,唐穎思反而能與她們拉近 距離,「有空餘時間,我會買茶和一班女病人茶敘,讓大家 互相認識,互相勉勵。」伊拉克摩蘇爾貧富懸殊嚴重,醫療 系統早因戰亂而崩潰,窮的人沒錢看病,富有的人則看多個 醫生,結果吃了過多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嚴重,「我們在當 地有三分一的手術,都是要處理那些病人的術後問題。他們 因為有錢,喜歡看不同醫生,有很多醫療意見,要花很多口 水才能說服到他們。」

在落後地區最需要的醫療服務是甚麼?答案原來是婦 科。唐穎思說根據統計,有一半的手術都是生小朋友,她在 加沙也有幫手做剖腹生產,有六個嬰孩在她手中出生。阿富 汗嬰孩夭折率很高,「那邊的女性不能單獨出門,一定要有 一名男性親人陪同,有時穿羊水才來醫院,有很多人因為趕 不及到醫院而令嬰兒夭折。」這些事情更堅定了她到這些地 區服務的決心,「我想為當地女性付出更多時間,因為她們 是被壓迫和忽略的一群。」

她說,在無國界醫生服務的醫生,大多是兩代人,一 代是三十歲以下沒有家室的年輕人,一代則是五十歲以下生 活無憂的人。她自己的理想,則是一年中半年在香港醫院工 作,半年到落後地區服務。她希望有更多年輕人傳承這使 命,「新一輩的醫生可以用四星期的假期試一試,看自己是 否適合,救援工作都要有薪火相傳。」


善意謊言

當無國界醫生,經常要走進戰亂地區冒生命危險,唐穎思的父母都十分擔心, 她曾經以善意謊言應對家人的查問。15 年3 月,她已知自己6 月要去阿富汗,卻 不敢告訴家人目的地,「他們不斷問我知否去哪個國家,直到上機前幾天才敢告 知他們是去阿富汗。」母親為了女兒這一旅程,連續三個月沒吃肉,祈求女兒平安。 唐穎思又笑言,去加沙那次,她跟母親講去以色列;而去伊拉克那次,她更只說 是去比利時,她母親是看到報道才知她去了伊拉克。為了制止女兒再去危險地方, 唐媽媽曾想過沒收她的護照,對她說家中有機會火警,不如將護照放保險箱,但 唐穎思當然沒上當。她笑說:「沒辦法,做得我父母,就要接受這個女周圍飛!」


Image
People

抗疫戰爭非勝不可 張炳良籲港轉守為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