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博士駁火 陳鈞傑:最緊要好玩

People
Image

三十六歲的「火博士」陳鈞傑早年在電視節目「玩火」聞名,通過一幕幕不可思議的科學實驗刺激市民的好奇心,並以簡單易明的解說,剖析日常生活中觸手可及的科學現象。這位年輕博士實際是劍橋出身的高材生,返港後致力推動科學普及,「貼地」的教學手法讓他成為教資會傑出教學獎得主。他及後更與其他教授組成高等教育教學聯盟,望為「重研輕教」的學界帶來新風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了解他們的需求,從而提升教學質素。」

社會對學者的刻板印象往往是嚴肅莊重,科普達人陳鈞傑(Jason)卻親切得很,願意在電視台科普節目反串「Cosplay」白雪公主,以趣味的情節帶觀眾走入化學的世界。在他看來,科普和科研同樣重要,希望通過實驗激發市民的好奇心和興趣,鼓勵他們發問和思考。

展示教學片段獲邀主持節目

在小朋友眼中,這位穿着大白袍、戴上護目鏡的「Dr. Fire」就像「魔法師」,只見他隨手將化合物倒入溶液裏,瞬間湧出如火山爆發般的彩色泡沫,令小觀眾們嘖嘖稱奇,眼前的「戲法」被稱為「大象牙膏(Elephant's toothpaste)」,實際是利用過氧化氫的催化分解,短短幾秒內將科學的魅力形象化。

「當初導演想找同事演出節目,我只是去湊熱鬧。」Jason笑言,當初節目組到科大理學院邀請教授出演,他抱着看熱鬧的心態與導演閒談,期間與對方分享近日拍攝的教學片段,沒料無心插柳柳成蔭,導演對他的火燄實驗甚感興趣,向他發出邀請帖,自此應邀擔任該節目的嘉賓主持,在日常生活場景中深入淺出講解複雜晦澀的化學理論,務求寓教於樂。

初中在家自設實驗室

訪談期間,Jason多次強調化學要「好玩」,憶述初中首次在課堂接觸化學,被試管內色彩多變的溶液吸引,及後潛心鑽研化學,每逢小息跑到圖書館看相關書籍,更在寓所自設「實驗室」,利用在五金鋪及化學原料店購入的材料在家中自行進行實驗,幸得父母全力支持。不過,當時他的化學老師卻以危險為由再三反對,滿腔熱血的他未有理會,「直到自己成為教師後才真正理解。」

中三負笈英國,偶然改變了Jason的命運。他獲當地校長和老師賞識,被允許在課餘時間使用實驗室,升上高中後更被安排成為「小老師」,為學弟妹示範做實驗。他對此充滿感恩之情,並努力朝化學家的目標前進,不久後在英國高考化學科取得全國最高分,獲知名學府劍橋大學自然科學系錄取,08年本科學士和碩士雙學位畢業,及後轉攻蘇格蘭聖安德魯斯大學的博士學位,14年返港加入科大化學系擔任講師,引領更多青少年走入科學的大門。

「貼地」體驗式教學吸睛

大學歷年被質疑存在「重研輕教」的風氣,活用體驗式教學的Jason在學生眼中顯得格外「另類」,特別是他任教的核心課程「生活中的化學」,只限沒有化學底子或化學知識有限的學生申請,不少學生起初以為該課程不外乎背誦化學方程式和元素周期表,枯燥無味,但上課後卻有一百八十度轉變,紛紛指從沒想過科學如此有趣。

為了讓學生感到趣味,他用盡心思設計多個吸引眼球的實驗,並融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作解釋,如以液態氮製作豆腐雪糕、以水果製成電池等,過程看似簡單,卻生動地展現科學中的精粹。該課堂亦因自由度高聞名,學生可自選研究課題,如曾有人以化學物質製作仿真度極高的假雞蛋,亦有人將不同種類的混合物製成唇膏,親身研發有助輕鬆掌握化學奧秘。

開拓創新教學獲獎無數

Jason致力開拓創新的教學之路,路上雖然辛苦,但他說樂在其中,更在一次又一次的腦力激盪下,想出更多「貼地」的生活例子,讓對化學一竅不通的學生亦能欣賞化學的美妙。他在執教三年內便獲科大頒授卓越核心課程教學獎,及至18年更一舉拿下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頒發的教資會傑出教學獎新晉教學人員獎項。他其後聯同其他院校的教授,成立高等教育教學聯盟,希望推廣大學層面的教育學,特別是推動創新的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學方式,讓大學教育更上一層樓。

從生活探究化學、從化學探索世界,Jason直言,至今仍對化學抱有熱誠,「科學無處不在,宇宙的奇妙、自然萬物的運作,很值得我們解構。」他希望教會學生探知世界的方式,並將多年累積下來的化學知識分享給普羅大眾,盼日後出書講解趣味的化學知識,與大眾研究身邊的小事物,學是也學非。


Image
People

旗妙人生 斜槓設計師余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