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紙藝品牌 年輕產品設計師將「紙」融入生活

Learning Life
Image

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下逐漸消失,有一位熱愛傳統紙藝術的人希望為傳統加入現代元素,用另一種形式展示紙張。黃文翰(Joe)大學畢業後不甘於打工,工作一年多後便辭職,其後更自立門戶。他發現傳統紙藝的可塑性後決心將此推廣,加入現代藝術元素。公司發展順風順水,可惜受疫情打擊下,使生意一落千丈。為了讓公司在疫情中繼續存活下去,Joe費煞思量,終於打算把公司轉型,將危轉機。未來他希望繼續將紙成為創作平台去製作不同物品。

傳統文化在金錢至上的資本主義下,逐漸遭現代人輕視,昔日的藝術漸漸失傳成為歴史。近年不少人為了保留文化的同時迎合現代社會,將兩者混合讓年輕人更容易接受,紙藝便是其中之一。現年三十八歲的黃文翰(Joe),從一名普通的「打工仔」,變成數一數二,推廣紙藝的人物。

傳統與現代混合

Joe在中學時期已喜愛平面設計,早早就讀平面設計,其後在理工大學主修機械工程的產品工程,期間一直進修室內設計,畢業後順理成章加入一家企業從事室內設計工作,工作約八個月便轉行產品設計。Joe表示,兩份工作也不足一年,加入只為了學習各種製作流程及步驟。

二十六歲那年,Joe毅然辭職創業,拿着一萬元申請各類創立公司的文件,惟他坦言當時其實並未有明確方向。問及如何維持生計,他表示,自己並不擔心金錢問題,也並不害怕失去穩定收入,因為自大學時期已不時接特約工作,能夠維持一定生活水平,同時對自己充滿信心,「即使沒有全職工作也不成問題。」他又解釋自己創業的原因指:「打工與創業不同,打工永遠只是製作他人喜歡的事物,而設計者永遠也希望製作屬於自己的產品,即使明白創業路難行,但成功製作自家產品後的那份滿足感非打工能比擬。」既然志不在此,不如自行創業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先後創立紙藝模型品牌「FingerART」、「POSTalk」和「Jw.」。

突破平面 創出立體賀卡

Joe的公司首年以設計服務為主要收入來源,期間不斷構思新產品。有次他回想起自己一直喜歡傳統文化,小時候便接觸水墨畫、燈籠等傳統工藝,而且機緣巧合下接觸到紙藝,便萌生將紙藝加入現代元素,「那時較多產品以塑膠製作,文化基礎不重。」Joe坦言,在設計第一件產品時面對不少困難。「我想做新事物,希望將現代風混合傳統,在我腦海中幻想時認為構思可行,但實際成品如何還是未知之數。」面對無數個「問號」後,在公司成立一年後,第一件屬於他的產品終於面世。

那時,他將產品寄存在「Design Gallery」售賣,因市面上同類型產品罕見,引起企業高層買手的興趣,更有意合作,「初初推出時反應已相當不錯。」不久後,「住好啲GOD - Goods of Desire」成為他的產品第二個零售點。「能夠這麼順利,全因產品在市面上較冷門,甚少競爭對手。」

多年來,公司每年均設計約八十件產品,至今共設計已超過八百件。在眾多的紙藝品中,Joe最愛在2014年設計的立體紙藝賀卡。傳統賀卡多以平面為主,Joe為了將賀卡融入現代藝術感,便將賀卡加入立體元素,「如將燈泡放進立體賀卡,燈光投射在牆壁的效果相當美麗。」Joe亦指,立體紙藝賀卡的文字非常仔細,每筆劃僅一至兩毫米,非人手能製作,須依靠激光技術才能仔細地重現圖案及文字。該立體賀卡的設計方向一直沿用至今,不少作品也以當年的立體紙藝賀卡為基礎,堪稱代表作。

疫情致絕望 也帶來希望

紙藝產品的成功引來多家企業有意與他們合作,不少大型有名的品牌也曾主動找他們製作紙藝產品,例如賽馬會、私人銀行、政府機構、化妝品公司等,「很多企業也希望我們為他們製作宣傳刊物。」最近期的莫過於他為希慎廣場製作回歸展覽。

好景不常,2020年全球颳起的疫風打沉了他。隨着疫情席捲世界各地,旅行業停頓,經濟陷入低迷,Joe的公司也難逃一劫。「疫情前,我們約六成生意來自零售店的旅客,四成則企業客戶。最高峰時香港機場內有十三家店鋪,全港達一百個零售點。疫情殺到,失去旅客,生意大減,機場店全都關閉了,全港只剩下三至四個零售點。原本預定在日本舉行展覽也因疫情暫停了,西班牙及法國本來有十多個零售點也因疫情沒有了。」這迫使Joe決定將生意集中在企業訂造。

不過,全球經濟不景,使企業的宣傳預算也大大減少,「在香港第三波疫情時,原本正在與各家企業洽談中秋節合作計畫,全都取消訂單了,連僅餘的四成企業生意也失去了。」疫情前,公司原有共三十多人,因收入減少也只好無奈減省人手。

不過有危自有機,疫情迫使公司成長轉型,Joe開始認真思考公司方向。「其實之前一直想希望轉型,但從前公事繁多,難以抽時間仔細計畫,直至疫情下生意大減,終於令我有足夠時間每日靜心留意大趨勢。」他亦預見旅遊業未必能短期內復甦,因此打算一改公司定位,「由主要零售市場轉為企業訂造及文化藝術方向,現時分別約八成及兩成。公司不再以低級製作定位,而是走向高級藝術,與更多奢侈品牌合作。」他坦言,轉型令公司「死唔去」,但仍有數萬件「死貨」。Joe自言,自己屬於樂觀派,「已經做了十多年,對未來有信心,也懂得把握機會,適時『轉彎』,在面對任何問題時也須懂得『執生』,改變想法。」這種觀念帶領Joe與他的公司慢慢從疫情中重生。

Joe希望未來設計走向藝術型,強調文化氣息,與不同有名藝術家合作。「我希望將紙成為一個創作平台,用紙藝實現不同物品,如家用品、家具、掛畫等生活用品。」務求將「紙」打入生活。


Image
Learning Life

親手做捕夢網 乖乖進入夢鄉

Image
Learning Life

世界遺產封關逾兩載 復活節島重開

Image
Learning Life

科技重新演繹 走進敦煌石窟千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