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屬音樂 唱遊歌劇世界 本地人撐本土製作

Feature
Image

梁笑君(Cindy)是一名土生土長、接受本土培訓的歌劇製作人,中學後選擇進修音樂,後來成為歌劇的女高音。在意大利進修後,回到香港便遇到製作歌劇的機會。在前輩的鼓勵下,她放膽嘗試擔任表演以外的崗位,擁有音樂的知識令她和其他人合作時更加便利,而對音樂的熱愛亦使她能夠克服種種難題。年輕一輩歌劇製作人中,跟她有一樣成就的人寥寥可數,Cindy除了具音樂的天份,亦以勤力、虛心向前輩學習的態度自勉。

Cindy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榮譽音樂學士,主修聲樂、副修鋼琴,後來更於香港中文大學攻讀音樂文學碩士。她起初修讀音樂,是因為在中學時發現音樂是最容易理解的科目,「讀其他科目都可以讀到,但沒有音樂般一聽就馬上明白,需要時間去理解。」

承蒙前輩提攜 初嘗歌劇製作

從香港演藝學院畢業後,梁笑君獲意大利領事館獎學金到意大利進修,擴闊了她對世界音樂路上的視野。當時的她是女高音歌唱家,但認為若以演唱表演為主,世界的市場較狹窄,「以女高音而言,全世界都有女高音,為甚麼一定要選你?」她指,選角上亦有很多限制,很多劇團會以主觀感覺,因為年紀、身形、高度等而決定是否合適角色,「加上是華人,其他人會覺得華人只適合做《蝴蝶夫人》,演其他角色都是不合適的。這個感覺很強烈,尤其是在外國。」

回到香港後,剛巧演藝學院前校長盧景文教授退休,創辦了「非凡美樂」藝團,並開始製作歌劇。盧教授覺得她有這一方面的天分,便聘請她成為助手。她當時覺得演唱和參與製作歌劇可以同時兼顧,決定雙綫發展,並開始學習製作歌劇。她坦言「要懂音樂又要懂唱歌,在懂唱歌的同儕中又要懂歌劇製作」很重要,「我以前有舞台表演的經驗,對演出、身體的運用、如何表現自己,比起其他同輩優勝一些。在做導演方面,sense of spacing或staging比其他人出色,對光的感觀、顏色或選材比較優越,便愈來愈多人給我工作機會,變相行行下便行出這條路。」

新崗位 掌握團體合作竅門

她回想初成為助理監製和導演助理時,因為擁有唱歌的音樂基礎,亦了解到古典歌劇的歷史或慣常演出的方法,工作上較易明白其他人的要求,很快便熟習這兩個崗位的工作,和其他人合作時更加便利。「一齣歌劇若有十個演唱家,我要認識到不同聲部的演唱家需要甚麼。例如這個角色是飾演爸爸的,會比較快了解到他需要甚麼服裝,或者甚麼感覺、形象,變相和團體解釋時可以很快、準確地告訴他們服裝、時代布景等要求,或在化妝方面可以如何塑造到這個角色。」

「正式從事歌劇製作,上海世博的那年是繁忙的一年,因為歌劇的產量很多,平均每兩個月便要完成一齣歌劇製作。」她形容是「全年沒有停過,一做完一齣歌劇就要新學一齣歌劇,然後就要再排再演」。而當時她完成的歌劇並不多,從演藝學院畢業後只有四、五齣,而按這樣的產量,要求她快速地學習。「一齣歌劇演出約兩至三個小時,每一頁、每一句歌詞都要全部學會。要花很多時間,如果不是喜歡這一件事,一般人是做不到。」

她承認因為喜歡音樂,所以克服到和時間競賽的難題。「可能我看一兩次就已經記得。認識了自己,知道自己有這個優點,你就會更加放膽去嘗試自己覺得沒有可能的事。」

一個「勤」字 回應質疑

數最年輕的一輩,有音樂背景且從事音樂製作的相信只有她一人。雖則擁有音樂的天份,也需要後天努力的加持。她憶述,起初成為副導演時,受別人輕蔑的眼光,認為她才剛畢業工作不懂事,尤其是外國人覺得這個角色已經唱了百多次。她決定下苦功去面對這樣的眼光,讓外國聲樂家知道她對一部歌劇的熟識程度和他們一樣,甚至準備比歌唱家做得更好,才使他們覺得服氣和對她改觀。她的成功之道,就是「勤力、勤力和勤力」,「平時唱歌都只是唱歌,掌握自己的角色就足夠,不需要了解其他角色在做甚麼。因為一次經歷,所以要學會整齣歌劇,你說得出哪裏的劇情是如何,我全部都識。要用一個勤力的態度才換取到在這個崗位站得住腳,別人才會覺得你是專業的:原來你不是不懂!」

Cindy過去和前輩學習時,前輩平易近人和謙遜的態度啟發到她,明白到一山還有一山高的道理。「很幸運可以和多間著名的世界歌劇院合作交流,同時又發現愈知名的藝術家、歌唱家、指揮,他們做人的態度都愈謙虛,愈了解團隊的合作性,了解到你現在的階段是不懂事、年少氣盛,還是沒見識。其實別人已經歷過我所經歷的事了,當他和你聊天或教導你的時候,會明白你的心在想甚麼。」

盼大眾愛上小眾

現為非凡美樂總經理,參與並製作超過八十多齣歌劇及相關項目。一直擔任幕前的演唱家,Cindy最理想的職業暫時還是歌劇監製及導演。她指出女高音的競爭很大,若病了無法演出可由另一個後備頂替,表現不好會被指揮解僱,所以她渴望站在一個無法被取替的崗位。「做一個崗位不容易被代替,會顯得我的價值大些。這個崗位,我想是歌劇製作人,而不是普通的女高音。」不過,當記者問到她想不想唱歌,她立時高呼「當然想唱歌!」

「我喜歡彈琴和唱歌,但比例不會佔這麼大。這個﹙歌劇製作﹚是一個專業的工作,我不會放棄它。相反,我業餘的興趣才是唱歌和彈琴。」崗位不同了,但初心卻沒有改。

她提到,在香港歌劇屬小眾的行業,且青黃不接。但她喜歡歌劇,不忍看它式微,甚至是絕種,所以設法吸引更多新觀眾去認識歌劇,「希望把一些新鮮感和科技的元素加進歌劇。除了傳統的歌劇外,很多現在的作曲家亦寫了很多和現代有關係的歌劇,只可惜和香港的觀眾沒有太多機會接觸得到。」她認為觀眾只是不曾接觸歌劇、對它了解少,只要行多一步去了解,便會喜歡歌劇。「觀眾嘗試走近一步去看看歌劇,看看華麗的舞台、現場樂隊伴奏、舞蹈以至劇情,應該會覺得:歌劇,是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