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錡異」動物 阿俊冀爬蟲成主流寵物

Learning Life
Image

為讓更多人認識並打破人們對爬蟲類動物的刻板印象,「錡異動物園」的主理人阿俊在一次機緣巧合下嘗試開辦工作坊,期望通過不同形式的活動,讓更多人認識爬蟲類動物,藉以培養人的同理心,傳遞愛惜生命這個理念。縱然發展過程中不容易,但幸得家長和學生的支持,讓他得以堅持下去。

「錡異動物園」(Ki2zoo)在2021年成立,主理人阿俊雖當時仍在酒店工作,但不幸患上癌症,因而不得不辭去工作。「經歷了九個月時間的療養及康復後,我在重新找工作期間,有一位擁有甲蟲教學經驗的朋友邀請我一同開展覽會,一句不以為已的邀請便開展了新旅程。」

當時,除了展覽外,阿俊亦積極設計工作坊招生海報,刊出海報兩天後,工作坊便已「爆滿」。課程這樣受歡迎,令他不敢怠慢,由只在周末開班逐漸變成恒常課程,教學內容也不斷修改,「有些家長會帶同子女來上課,在課堂後他們會私下聯絡我給予支持和鼓勵,不但將我推薦給其他朋友,甚至提議我應該如何宣傳,希望有更多人來工作坊。」


開辦「奇異動物小學堂」
灌輸正確概念


阿俊開辦的「奇異動物小學堂」獲得教育中心、住宅會所、學校以及社區中心的邀請,舉辦一次性課堂,或在暑假期間開辦六堂或八堂的短期工作坊,「甚至有些媽媽為子女舉辦生日會,也會邀請我到場為小朋友提供活動教學。」
 
參與課程的對象不乏成年人、中小學生,甚至是五歲以下的幼兒,以及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他會根據不同學生的程度編寫課程內容,最重要是讓更多人認識爬蟲類動物,「五歲以下幼兒的親子班,主要安排創意勞作如小手作或和諧粉彩;小學生會讓他們親身接觸及認識不同品種,並配合主題教學如個人成長小組、學習『身分與責任』、培養同理心,藉以灌輸責任感或其他價值觀;中學生則是以生物學為主,也會涉及情緒教育。」
 
阿俊喜見近年社會對爬蟲類動物的接受程度提高了,「相比五年前,坊間對爬蟲類動物的認知較少,不少人會對牠們產生恐懼。我曾見過有小朋友因不認識蝸牛,當見到時不但大叫,更一腳踩在蝸牛身上 …… 」當時他有很大感觸,決心要把人與爬蟲類動物的距離拉近,更盼爬蟲成主流寵物,「唯一的方法就是從小灌輸正確概念,讓小朋友了解這些動物的習性,並教導他們愛惜生命、不要傷害牠們。」


是家庭一分子
也是工作夥伴


現時阿俊的家裏共有八十多隻、分為十二個種類的小動物,包括哺乳類、蛇類、蠍子、蝸牛、鼠類、水龜、守宮、陸龜、蜥蜴及蛙類等,「我幼稚園時期已有飼養巴西龜和魚,那是家裏可以飼養的小生物。」他也是直到中學才認知到家裏飼養的動物是甚麼種類,「小時候的我已十分享受餵食的過程,亦帶給我開心的感覺。」長大後,他醉心在那些擁有類似特色、不需太多飼養空間的動物,「最初飼養了二十至三十隻左右,慢慢愈『儲』愈多,甚至需要『偷運』牠們回家,哈哈!」爬蟲類動物雖然不像哺乳類動物與人交流的能力強,他仍會抽時間陪伴家裏的小生命,「我一般都會帶蜥蜴外出曬太陽,或與朋友野外聚會,甚至我和牠們聊天,我發現巨蜥是聽得懂我說甚麼呢。」
 
這些小生命不但是阿俊的家庭一分子,也是他的工作夥伴,「我會替牠們『編更』,一次性工作坊只帶兩隻相同物種外出,暑期班則會帶兩至四隻不同物種。」不論課堂的形式,他最大的心願是希望灌輸正確價值觀,「即使爬蟲類動物的外貌不像其他動物般討好,但牠們都是可愛的,也鼓勵大家不要被第一印象嚇怕,可放心接觸及了解。」

感恩被欣賞
成堅持動力


開辦動物園近兩年,阿俊感恩獲得不同機構和學校的合作邀請,學生的表現和家長的欣賞都是鼓勵他堅持下去的動力。「曾有一位學生相隔一段日子再回來上課,他仍然記得我教過的東西;又有家長在課堂後寫了『千字交』給我,表示欣賞我的課程,亦令他們和子女對爬蟲類動物的認知有更深入的了解。」
 
最令他欣喜的是,有一次與一位小朋友拍攝,見證着他短時間內由害怕到願意接觸的過程。「那次拍攝,小朋友完全不敢接觸動物,『望都唔敢望』,但我們看着他在短時間內,願意伸手觸摸那隻小動物,家長更在拍攝後答謝我,這對我是一個很大的鼓勵。」他不但獲得家長的支持,教育中心負責人更認同他的教學,「不但邀請我開班,更願意配合我的課程裝修中心設施。」
 
阿俊可算是全職發展動物園,不過,從最初很多課程到後來逐漸減少,「我也在尋找原因,是因為疫情嗎?是因為宣傳不足嗎?還是甚麼原因呢?」在一切還是不確定,他選擇繼續堅持,「發展得不算太順利,但還是繼續下去吧,今年再作定論。」

盼本港發展動物治療


即使未知前路如何,阿俊仍有多個不同的計畫。他期望「奇異動物小學堂」成為情緒治療或壓力舒緩小組,「我們曾與一些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上課,讓爬蟲類動物作為他們的借鏡,鼓勵他們欣賞自己的存在價值。」即便動物治療在香港仍未流行,他希望未來能涉獵多點這個範疇。

他也積極設計課程內容,除了不同品種動物的特色和習性外,透過科技將不同範疇的知識帶給學生。「由於學校或機構場地及準備的限制,我希望以虛擬實境方式將知識帶給學生,例如蛇進食老鼠的過程,讓他們以另一種形式也可體驗得到。」
 
一人團隊經營動物園,不但要設計教材,更要聯絡不同機構或學校舉辦工作坊,無疑讓阿俊感到吃力,「我希望能成立團隊,找多幾名小幫手協助推廣及教學,讓更多人認識爬蟲類動物。」

飼養動物小貼士

根據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領養部的數據顯示,由20212022年已接收逾二百個棄養個案。阿俊提醒有興趣飼養的人士,首要是與同住家人溝通,避免增加棄養風險,其次是要調整心態,「始終爬蟲類動物有別於貓狗,其互動性不高,除了飼養牠們外,也要飼養牠們需要進食的昆蟲,這是每名有意飼養者事前必須了解的。」


Image
Learning Life

嶺南古蜀文明一綫牽 金沙×香港出土文物

Image
Learning Life

三選一兔年工作坊 做手工兼學表達

Image
Learning Life

日本月兔之里 療瘉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