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PDF
網上揭頁版
iPad高清版App Store下載

 
 
 
目錄 < 返回首頁
人人有書讀 科科有出路 大學多元升學展 為前途做足準備
既是苔點亦為甘草 陳勉良畫出人生
現代塞翁 陳偉儀
陶藝咖啡室 歎住咖啡製作陶瓷
解剖豬內臟 親子齊齊掘寶藏
創意藝術都市 法國南特
「樹」之寫照 畫家繪出真感情
傳承華夏文化 重色廣彩在K11 ARTUS
職場升呢 - 5G 物聯網 關係密不可分
智富增值 - 中美衝突是經濟、軍事與文明的衝突
職場Q&A - 女性投身工料測量界 日漸普遍 成就事業發展
個性全面睇 - 情是永遠著迷
書評
朝脊科醫生進發 澳洲脊醫成升學新寵
活動預告:完善企業人才配套 把握知識產權貿易機遇
推介課程總覽



碩士
Master of Science Programme in Computer Science
香港中文大學

學士 More
2 Year Accelerated LLB (Hons) Law Programme
The University of Law

BA (Hons)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op-up) & BA(Hons) Accounting
Kaplan Higher Education, Hong Kong

大學多元升學展
EDUplus.hk

證書
PMP 免費模擬課堂
Informatics

知識產權管理人員培訓課程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知識產權署

其他
「人才發展計劃」課程
仁愛堂培訓及就業服務

Overseas Studies Handbook
Dadi Overseas Studies Service Centre

至TOP有機零售商選舉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有機資源中心

海外升學 More
Cardiff Sixth Form College / Queen Ethelburga's Collegiate / Oxford International College
Global Education Group

Overseas Top 100 University
AAS Education Consultancy

英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及新加坡升學課程
詠和海外升學顧問

畫家Connie從小便對樹木情有獨鍾,她更以「同伴」來形容人和樹的關係,「不論是陽光明媚的日子、傾盆大雨的時候,樹木總是堅守?自己的位置,猶如同伴一樣,當我們經歷開心時刻、遭遇傷心時分,樹木也會默默陪伴在側。」

環顧我們每天生活的社區,四周都是高樓大廈,彷彿只有走到郊野公園,才能擺脫「石屎森林」的圍牆,看見綠油油的樹。但畫家Connie並不認同這個說法,「其實城市?種植了許多樹木,只是我們平常沒有細心觀察。」她決定身體力行,用自己擅長的方法,向人述說關於樹木的故事。

開設專頁收情書
在偶然的機會下,Connie被一則澳洲新聞啟發——澳洲墨爾本市政府為市內每棵樹開設獨立的電郵,以便市民將樹木出現的各種情況告知政府。豈料最後收集到的,大多是人們對樹木的感謝信。這讓Connie深受感動,亦觸動她思考:「這件事能在香港發生嗎?」

Connie與朋友交流意見後,便在社交媒體成立「Dear Tree親愛的樹」專頁。專頁開始初期,Connie也曾想過沒有人會向她寄出一封情書,「坦白說,人向樹木寫一封感謝信,該是很艱難的事吧?」

出乎意料地,她逐漸收到很多來自不同階層的香港市民的情書,其中以五、六十歲長者的來信最多,「這四年來收到過百封情書,真的讓我很驚喜。」翻開那些情書,字?行間描述的每個經歷,也讓她為之動容。

深刻故事  源自生活日常
Connie曾收到坪洲居民的懇求,希望藉?專頁拯救一棵狀態良好的老樹,「居民兩度來信表示,地政處因那棵老樹的生長環境不理想,有機會令它倒塌,擬於兩星期後砍掉。」Connie收到來信後,把大樹的模樣繪畫出來,並在專頁上發布消息;居民四出尋找專家,更吸引了新聞節目採訪,最終成功將老樹脫離被砍掉的厄運。

她亦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情書,記錄?人與樹之間的日常小故事,往往令她會心微笑。「一般人坐小巴都會以街道名或巴士站作為下車點,卻有婆婆把般咸道、紅磚屋醫學博物館旁的樹視為下車點,向司機說『前面棵樹有落』,這棵樹就成為了地標。」樹木不但連繫了人與社區的關係,更默默地為我們的生活注入色彩。

Connie有次帶愛犬到動物診所求醫,碰巧遇見一位帶?十六歲愛貓求診的婆婆,「她的愛貓牙齒流血,多次看醫生也查不到病因,經轉介來看專科獸醫。」後來二人返回診所接動物,並再次在樹旁相遇,卻迎來壞消息,「婆婆的愛貓確診患上癌症,癌細胞更已擴散至口腔及腦袋。」這棵樹不但成為二人的聆聽者,彷彿用它的樹蔭安慰?憂傷的婆婆,陪伴她在雨下候車。「我在這次經歷深深感受到,樹木真是人的倚靠。」

見證婆婆壞消息的這棵樹亦印證了香港的歷史——位於莊士敦道及盧押道交界、和昌大押對外,於1994年由上世紀七十年代的著名歌手John Denver親手種植。Connie翻查資料發現,當年政府的綠化計畫於灣仔一帶,共種植了一千棵樹,這棵樹至今屹立了二十五年。它雖只有一平方米左右的立足之地,卻有三層樓的高度,「即使它充滿?倒塌的風險,卻又是鳥兒喜愛聚集的地方。」

人和自然 密不可分
每年Connie也會到日本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今年她再次到訪,把從專頁收集得來的情書及畫作、個人四本手繪作品的原稿等,與參與藝術祭的人分享。「蒞臨藝術祭的日本人,利用大會提供的綠色紙,剪成不同形狀的樹葉,並寫上他們對樹木的感受和回憶。」短短數日,她收集到百封日本人對樹木的情書。

Connie從日本人所寫的情書中,體會到人和大自然的關係,對其所產生的細微變化,有?深刻的情感。她憶述,其中一封是有關櫻花樹的情書,「書寫人十分擔心那棵由他六歲起,便已栽種在他家門前,陪伴至今整整三十年的櫻花樹,如今它生病了。」原來人和周遭環境的關係,可以產生這樣深厚的連繫。

回想起十年前首次到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Connie專程拜訪日本著名兒童書畫家田島征三,「在數百個藝術項目中,我堅持要擔任田島先生藝術項目的義工。」她從這位七十多歲、創作了七十多本兒童書畫家身上,得到不少共鳴,「田島先生十分關心自己的社群及國家,堅持透過自己的畫作,將人與社區連繫。這啟發我也要用心做好現在所做的事,深信自己的信念。」

重塑獨特性 關注城市二三事
曾從事舊建築保育的Connie,不但將情書繪成畫,更繪畫社區地圖及兒童讀物。她回顧從前為舊建築繪畫地圖,需要翻查許多相關資料,如舊信件、圖則、相片,以及當時市民的居住情況等,盡量重現舊香港的面貌,再進行修復及相關保育工作。

她更獲咖啡店、小店及出版社等邀請,將繪畫社區地圖的工作延伸至不同範疇及更多地區,「我希望地圖能呈現那些已失去的舊建築及該區的獨特面貌,如堅利地城的屠房、西營盤的全貌、新蒲崗牌匾造字及該區的工廠及小食店等,透過加入了人、樹和動物等特性,凸顯該地方的靈魂及故事。」

Connie從小便立志做兒童畫家,常常創作圖文並茂的短篇故事,後來更到英國修讀兒童文學,希望能成為一位真正的兒童書畫家。去年,她和陳曉蕾,及贐明會合作,撰寫一本關於生死的繪本《最後的告別》,「最終我們花了四年時間完成,藉以安慰那些突然喪親的兒童的心靈,亦讓其他孩童明白死亡是人生旅程的一部分。」

除了關注生死外,Connie亦十分關注動物,她曾創作有關動物的繪本《小虎妹形象工作室》,以死後的小虎(貓)妹,在天堂開設服裝店為故事藍本,並替天堂上的唐貓唐狗配上新造型,「我希望通過這個故事,讓更多人關注及珍惜唐貓唐狗,不只是名種寵物才值得被愛。」

Connie未來會繼續收集「樹的情書」及配畫,也會繪畫社區地圖及兒童書,「我亦計畫與『藝想St.James' Creation』的弱能或自閉人士進行藝術交流和合作,創作更多有意義的故事,身體力行關心這個城市及周遭發生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