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解碼

子女有心事為何不告訴父母?

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大多數孩子,小時候都會主動向父母傾訴。但不少父母反映,當孩子漸漸長大,與父母溝通的次數反而減少,有些甚至不願意和父母溝通,遇到困難時寧願跟外人傾吐或自己解決。究竟為甚麼會這樣?

 

根據我接觸過的個案,十個青少年中有九個都不太喜歡與父母溝通,我總結出以下幾個溝通「路障」:

 

1.一開口就「碰壁」:「點呀?做晒功課未?」、「明天有冇測驗默書?」、「溫晒書未?」

對於父母一開口就提問學業情況,很多年輕人表示:「日日都問同樣問題,你不厭我也煩。」、「我的生活不是只有讀書,也要面對人際問題等壓力!」如果父母一開口只關注子女讀書的情況,子女會覺得自己只是讀書機器,所以沒有動機理睬父母的「盤問」。

 

2.欠缺耐性:「唏,呢啲事濕濕碎、小意思啦,想當年我好似你咁大時 ……」

年輕人告訴我,有時想向父母談心事,但還未開口講第三句,往往習慣地被打斷,然後對方就說出一大堆建議,令他 / 她們覺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全被忽略。原來青少年遇到煩惱時,心底裏最想爸爸媽媽聽他 / 她說出感受,而不是聽甚麼人生大道理和一堆解決方案。

 

3.對話似「審犯」

有青少年表示,跟父母傾談「好似被盤問,最嬲有時連我的好朋友都被閙埋!」其實,家長有沒有留意過自己跟孩子溝通時,自己的面容、身體語言和語調流露了甚麼訊息?家長可以嘗試多理解孩子的處境和困難,而非像大法官審案,因為年輕人大多抗拒「少鼓勵、多批評」的管教方式。

 

4.不能與時並進:「唉,唔好理咁多啦,總之讀好啲書入到大學先算啦!」

家長着緊子女學業絕對可以理解,因為家長都希望子女將來生活有保障。然而,在瞬息萬變的時代中,不少新生代眼見大學生畢業後都未必找到理想的工作。所以很多家長堅信「讀書才有出色」的觀念已不是一本可以看到老的通書。因此,假如家長凡事總抛出「讀書最重要」這大道理的話,子女又怎能跟他們有效溝通呢?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EvaSumOfficial

 

Dr. Eva 沈李以慧教育博士
資深教育心理學家 GT5資優課程創辦人 三十年資優兒童及SEN學習專家

立即發送問題﹕
 

 

最新文章













































上一頁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