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見時難別亦難

上回寫到中學生如何迎向成年人的世界,當中還有一個很關鍵的角色,叫做父母,值得分享一下。1990年,兒童發展學家Foster Cline和Jim Fay創立了「直升機家長」(Helicopter parents)一詞,意指那些整天盤旋在孩子身邊的父母,認為他們的行為與培育孩子成為大人的目標背道而馳。觀乎千禧代或Z世代的家長,「打轉」程度似乎只有過之而無不及。眼見有寄宿大學生,每天早上仍靠媽媽Morning call,喚她起牀;而遞交作業的時間表,一如中小學時期,全權由媽媽代理、監管。這些現象在中產家庭顯得特別普遍,尤其一些母親傾注所有在教養的事情上,儼如孩子的表現就是她們的成績單,其中所承受的壓力,令到不少父母極度焦慮,甚至有些需要尋求輔導。

 

有時候,父母的責任感和期望,往往妨礙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舉個例子,許多家長常抱怨說,孩子不懂自理生活,擔心他們將來寄宿或海外升學,不能照顧自己。一般自然反應就是請他們現在開始,分擔一下日常家頭細務,結果大部分家長即時打住,表示功課溫習已佔據所有時間,無法兼顧云云!於是,當孩子離家升學,就巴不得搬到學校附近,以便隨時照應。這樣一來豈不是「惡性」循環?父母放不了手之餘,孩子又哪有機會培養獨立生活和社交的技能?

 

對於幫助孩子建立生活技能,心理學家Dr. Steven Gutstein認為學習過程比結果重要,他建議家長參考以下的四部曲:1.先是我們為你做;2.然後我們和你一起做;3.接着我們看你做;4.之後你完全自己做。專家不斷提醒我們,別因為愛與恐懼,落入過度教養的陷阱,讓孩子一直活在延長的青春期。青春期一般指十至二十歲間,這段時間無論生理、心理都在快速生長,並且是建立自我身分、自我效能的重要階段。學習獨立與學會失敗同樣重要,兩者都需要空間,過分保護只會換來過度倚賴或操控的反效果。兒女健康長大成人,是每一位父母的希望,學懂「收」與「放」,就是我們的功課。孩子嘛,也要預備好承擔責任,活出自己的人生。

 

 

撰文:萬樂人

突破機構總幹事

電郵:eacorp@breakthrough.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