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為你好(下)

前兩篇文章提及因關心身邊人而出現的極端情況,其實關係內有些事是必須時刻記存的。

 

無論多親密的關係,都必須有界綫

無論多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個體,我們都需要對自己人生的每個決定及每個行為帶來的後果負責。

 

對身邊的人,我們可以給予建議、幫助,但對方是否接受,是對方的責任。對方因為接受 / 不接受我們的建議 / 幫助,而帶來的不同後果,亦是對方自己的責任。

 

我們亦要學習對自己的一切行為和情緒負責。

 

「都是你害得我這麼不開心!」、「都是你害的!要不是要幫你,我就不會弄得被上司罵!」類似的說話,其實都不成立的。我們有責任為自己的感受和行為的結果負責。

 

我們覺得是為對方好,但真的一定是對的嗎?我們是否真的認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一定是對的?我們有信心,自己有足夠的資訊或見識,能為人提供最佳的建議?我們能夠確定,我們的信法一定是最好嗎?就沒有其他可行的解決方法嗎?

 

坦白說,無論多年來幫助過幾多個人,給予過幾多建議,我相信就算最資深,最有經驗的輔導員,都不敢表示自己一定百分之一百不會在個案介入中出錯。

 

無論我們與人多麼的親近,我們都需要與別人有適量的距離和界綫。讓我們好好地對人生每一段重視的關係珍而重之,保持親密同時互相尊重及保護的界綫。

 

 

 

節選自《如果你心累了——聽動物說故事》

電郵:eacorp@breakthrough.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