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見你看見我

最近,與一位中六生慶祝順利升讀心儀的大學,期間聊到他初上中學時那些崎嶇日子。當時的他一方面要適應新環境,學習成績突然滑落,頭一年就要留級,跟老師的關係也跌到冰點。他覺得自己很失敗,也很迷失,父母束手無策,好不容易找來一位同校師兄幫忙補課。就在人人都放棄他的時候,這位「補習哥哥」卻一直不離不棄。經過兩個寒暑的同行、鼓勵,終於讓他重拾信心、找回自己。小男生忍着淚,說要立志將來也學效補習哥哥一樣,要幫助在迷惘中的少年人。

 

他的經歷讓我想起了一則小故事:在美國,有一位剛畢業的小學老師約翰,被委派出任四年級的班主任,對於學生的情況校長沒有多說。約翰看到點名簿上的名字旁邊都有一個數字:135、140、150,諸如此類。他猜想學生入學前都要考IQ測驗,這些一定是他們的智商分數吧。誰不知同學們在課堂內,總是吵得天翻地覆,幾近失控!不久,第一次收回來的作業,全都一塌糊塗,約翰心想:那些學生都是天才來的,為甚麼會這樣不濟?於是,他逐一約他們面談,肯定他們的潛質和能力,並鼓勵大家努力發揮所長。他周而復始地約見學生,直到學期終結,他那班成績竟成為全級之冠。校長找他來嘉許一番,倒是約翰表示沒有甚麼的,因為學生都是天資過人嘛!校長詫異地問何以見得?他說,「你看點名簿上的IQ分數都是120或以上的啊!」校長頓時愣住,說那一班學生之前都是被評估為有學習問題的,那些數字其實是他們儲物櫃的號碼!

 

故事想表達的是:我們怎樣看待青年人、花多少心思在他們身上,所得出來的結果,可以有天淵之別。記得少年時期,就是他們最需要認識和建立自我(Self concept)身分的階段,並且特別在乎別人怎樣看自己。這些時候,他們內心充滿着懷疑,最需要的就是「愛」與「肯定」。基督徒教育家福勒(James W. Fowler)曾這樣描述青少年的思考過程:「我看見你看見我;我建立我認為你所看見的那個我。」

 

我們帶怎樣的眼光看年輕人,他們敏感的心靈就會想像自己成為你眼中的那個「他」。所以,一雙正面、溫柔的眼神,愈會映照出一個健康、安全的生命,而世界也會因為他們變得更美。

萬樂人

突破機構總幹事